傳染病是指能夠在人群中或人和動物之間引起流行的一類感染性疾病。
由病原體(如細菌、病毒、真菌、寄生蟲等)侵入人體內引起,病原體在體內繁殖或產生毒素,并對正常細胞及其功能造成破壞,嚴重時可導致感染者死亡。
一、學校傳染病特點 1.極易發生,且發生之后很容易引起暴發流行; 2.學校人群聚集,流動性大,接觸面廣,是傳染病易發場所; 3.青少年由于其免疫功能尚不完善,抵御各種傳染病的能力較弱,是多種傳染病的易發年齡; 4.學校是傳染病集散場所,學校與家庭和社會之間雙向傳播; 5.具有一定的季節性特點; 6.春秋季節的呼吸道傳染病??; 7.夏季、初秋腸道傳染??; 8.社會關注度高; 9學校是政府、社會和媒體關注的焦點,一旦疾病傳播,容易造成不良社會反應。 1.流行性感冒 由流感病毒引起的急性呼吸道傳染病,傳染性極高。傳染源是流感患者。流感主要在人多擁擠的密閉環境中經空氣或飛沫傳播,亦可通過直接接觸患者的分泌物而傳播。人群普遍易感。潛伏期短,通常為1-3日。主要臨床表現:發熱、頭痛、肌痛、乏力、鼻炎、咽痛和咳嗽,還可出現腸胃不適。
二、學校常見傳染病
2.水痘
由水痘-帶狀皰疹病毒引起急性呼吸道傳染病。
水痘通過患者咳嗽產生的飛沫或散布在空氣中的鼻咽喉分泌物傳播,也可經人與人接觸直接傳播、或接觸到水痘痘漿污染的物品而間接傳播。人群普遍易感,皮疹分布呈向心性,即軀干、頭部較多,四肢處較少。
一般典型水皰皮疹約歷時1-6天,由于皮疹先后,分批出現,因此在出疹第2-3天內,在病人身上同一部位可見到各階段的皮疹(即斑疹、丘疹、皰疹及結痂)同時存在。大部分情況下,病人癥狀都是輕微的,可不治而愈。
3.麻疹
麻疹是由麻疹病毒引起的急性呼吸道傳染病。
傳染源是麻疹患者,麻疹傳播途徑主要是通過飛沫或直接接觸患者的鼻咽喉分泌物傳播,人群普遍易感。
麻疹的潛伏期為7至18日,通常為14日,病愈后有持久免疫力,麻疹發病季節以冬春季為多,但全年均可發生。
其主要臨床表現:感染初期出現咳嗽、流涕、發熱、眼紅及口腔內出現白點(柯氏白斑);3至7日后皮膚會出現斑丘疹,通常由面部擴散到全身,維持4至7日,亦可能長達3個星期,留下褐色斑痕或出現脫屑;病重者的呼吸系統(可引起肺炎),消化系統及腦部會受影響,導致嚴重后果,甚至死亡。
4.腮腺炎
由腮腺炎病毒所引起的急性呼吸道傳染病。
傳染源是腮腺炎患者和攜帶病毒者。
流行性腮腺炎可經直接接觸患者的唾液或飛沫傳播。
主要臨床表現:前驅癥狀可出現發熱、頭痛、無力、食欲不振等,發病1至2日后出現顴骨弓或耳部疼痛,然后出現唾液腺腫大,通??梢娨粋然螂p側腮腺腫大,除腮腺腫脹外,還可引起腦膜炎、腦膜腦炎、睪丸炎、卵巢炎、胰腺炎等。
5.肺結核
是一種有結核桿菌引起的慢性傳染病,主要表現為發熱、盜汗、全身不適及咳嗽、咳痰、咯血、胸痛、呼吸困難等。
有以下征候的要及時到醫院診治:
(1)周身無力,疲倦,發懶,不愿活動;
(2)手足發熱,不思飲食,白天有低燒,下午面頰潮紅,夜間有盜汗;
(3)發燒,體力下降,雙肩酸痛,女性月經不調或閉經;
(4)經??人?,但痰卻不多,有時痰中帶有血絲;
(5)大量咯血,胸背疼痛。
6.其他感染性腹瀉 除霍亂、菌痢、傷寒副傷寒、O157:H7以外的腹瀉,病程多呈自限,一般預后較好。 傳染源:腹瀉患者和隱性感染者。 傳播途徑:消化道傳播為主,主要食用被患者污染的食物和水,亦可通過接觸被污染的物品傳播。 易感人群:人群普遍易感。 潛伏期一般1-3天,主要表現為胃腸道癥狀,有惡心、嘔吐、腹疼及腹瀉等,可伴有發熱、頭痛、等癥狀。 學校等聚集性場所易引起諾如病毒感染暴發疫情。
7.手足口病
由腸道病毒(EV71、CoxA16)引起的兒童常見傳染病,主要是5歲以下兒童 。
臨床表現主要為發熱,咽痛,口腔粘膜疹,在手、足、臀等部位出現丘疹、皰疹。
手足口病患者、隱性感染者和無癥狀帶毒者為主要傳染源。
手足口病主要通過患者的糞便污染的食物而傳播,也通過人群間的密切接觸進行傳播;直接接觸患者破潰的水泡亦會傳播病毒。
此病傳染性強,傳播途徑復雜,流行強度大,傳播快,在短時間內即可造成大流行,托幼機構常見 。
8.紅眼病
俗稱“紅眼病”,由細菌和(或)病毒引起的常見傳染病,以病毒性結膜炎引起的癥狀較重 。
臨床表現主要為感到雙眼發燙、燒灼、眼紅,自覺眼睛磨痛,像進入沙子般地滾痛難忍,緊接著眼皮紅腫、眼分泌物多、怕光、流淚。發病3~4日,病情即達高潮,隨即逐漸減輕,約10~14日即可痊愈。
“紅眼病”患者、隱性感染者和為主要傳染源。
主要通過與“紅眼病”患者接觸傳播,或患者使用過的物品接觸,如洗臉毛巾、臉盆等而傳播。
此病傳染性強,傳播途徑復雜,流行強度大,傳播快,在短時間內即可造成大流行。在1~2周內造成全家、幼兒園、學校等廣泛傳播,不分男女老幼,大批病人感染。
9.甲型肝炎
潛伏期平均約30天。
該病起病急,有畏寒、發熱、全身乏力、食欲不振、厭油、惡心、嘔吐、肝區疼痛、隨之出現尿色深紅如隔夜茶色,皮膚粘膜發黃,糞便顏色變淺。
少數病例以發熱、頭痛、上呼吸道癥狀等為主要表現。凡是未感染過甲型肝炎病毒的人,無論是兒童還是成人均是易感者。
三、學校防控具體措施
1.水源、食物管理 (1)做好水源保護、注意水的消毒; (2)水質檢測,經常性消毒:水源水、水塔水等; (3)加強食堂食品衛生; (4)加強監管:進貨渠道、保存、加工等各個環節。 2.消毒通風 (1)每天對教室宿舍進行消毒; (2)通風是最簡單,也是最有效的室內空氣消毒方法; (3)教室、寢室等場所要經常性的開窗通風; (4)正常情況下每天至少通風三次,每次30分鐘以上;當班級有人生病時,應增加通風換氣的次數。 3.預防措施 (1)保持雙手清潔,飯前便后要洗手; (2)不要觸摸病毒攻擊的三個部位:口、鼻、眼; (3)雙手被呼吸系統分泌物弄污后(如打噴嚏后)應立即洗手; (4)打噴嚏或咳嗽時應掩口鼻,并妥為清理口鼻排出的分泌物; (5)盡量不到或少到人群密集、氣不流通的場所; (6)隨氣溫變化加減衣服; (7)晚上睡覺愛踢被子的孩子,建議晚上睡覺時穿厚一些,蓋稍薄一點的被子; (8)運動后要及時擦汗和加衣服; (9)課間休息,盡量讓學生出教室活動; (10)合理飲食,注意多飲水,多食蔬菜水果,少食辛辣食物; (11)注意體育鍛煉,提高耐寒能力,增強體質。 疫情防控提醒 近兩周以來,國內多省市出現新冠肺炎本土確診病例和無癥狀感染者,本土陽性病例超過500例,“西北旅行團”相關的陽性病例達400多例,疫情已波及12省26市;另外黑龍江、江西、浙江、云南等4省也相繼出現本土疫情。目前,本輪疫情已涉及16個省31個市,中高風險地區達到31個。疫情仍呈快速發展態勢,防控形勢嚴峻復雜。為嚴格落實“外防輸入,內防反彈”的防控策略,有效控制和降低疫情輸入傳播風險,確保廣大群眾健康安全,來賓市疾控中心緊急提醒如下: 一、 主動報備行程,接受健康管理 (一)所有與官方公布感染者有活動軌跡交集的人員立即主動報告所在社區并接受隔離、核酸檢測等健康管理。 (二)請10月11日(含)以來途經江西省上饒市、10月12日(含)以來途經黑龍江省黑河市、10月29日(含)以來途經江西省九江市、10月30日(含)以來途經浙江省杭州市、10月30-31日期間進入上海迪士尼樂園和迪士尼小鎮的所有來(返)來賓人員,立即向所在單位和居住地社區(村)登記報備,并接受隔離、核酸檢測等健康管理。 (三)凡14日內從有新冠肺炎本土感染者(含確診病例、無癥狀感染者)地區的來(返)來賓人員,請立即主動向所在社區及時報告相關旅居史。 二、 遵守防疫規定 根據自治區疫情防控指揮部要求,從2021年11月1日8時起,對從有本土新冠病例報告省(區、市)(包括全國中高風險地區)來(返)來賓人員,要求必須提供48小時內核酸檢測陰性結果才能進入來賓市。人員管理截止時間為該?。▍^、市)最后一例本土新冠病例報告后滿14天。其他外省來(返)來賓人員建議做一次核酸檢測并自我觀察14天,做好健康監測。 請從國內各中高風險地區來(返)來賓市人員至少提前24小時向目的地社區(村、屯)報備,在抵來賓后12小時內向目的地社區(村、屯)報告并接受健康管理的要求。 當前,正在省外出差、旅游等未返來賓的人員請做好旅途、就餐等過程中的個人防護。密切關注國內各地區疫情信息,如您與目前國內已報告病例的公布行程有軌跡重合,請立即向社區(村)、單位、賓館報告行程,就地自我隔離不外出,并配合各項管控措施。如您滯留在涉疫地區,請嚴格遵守當地的防疫規定,配合當地的防疫措施。 三、非必要不出行 堅持非必須不出境,近期非必要不跨省市出行,不去中高風險地區和報告確診病例的地區旅游、出差等。確需前往的,在出發前及返回來賓后均應向所在社區(村)報備或所在單位報批,途中做好個人防護。 四、 增強防護意識 進一步增強個人防護意識,外出時,全程做好防護,規范佩戴口罩,做好手衛生,盡量選擇戶外活動,避免到空間密閉、通風較差場所,減少在密閉場所的逗留時間。避免不必要的聚集和聚餐。 五、 做好健康監測 積極開展自身健康監測,如出現發熱、咳嗽、咽痛、乏力、嗅(味)覺減退、腹瀉等癥狀,不要自行購買藥物治療,盡快到就近的發熱門診就診,就醫過程避免乘坐公共交通工具,做好個人防護,如實向接診醫生告知旅行史、活動史和接觸史。 六、 盡早接種疫苗 請符合接種條件的群眾,包括3-11歲兒童,如無接種禁忌癥,請盡早主動完成新冠病毒疫苗的全程接種,共筑免疫屏障。